-
--热烈祝贺我会联办的科普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普活动
12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0年全国科普日有关组织单位和活动予以表扬的通知》(科协办函普字【2020】158号),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南京工程学会和江苏省学会服务中心联办的“2020年全国科普日暨第一届‘天印筑梦·科普智行’”活动,被评为优秀科普活动。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总干事顾卡丽宣读了刘延东副总理的贺信。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大会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机械学院院长雒建斌院士,国际摩擦学学会(ITC)新任主席、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阿里•埃尔代米尔(Ali Erdemir)教授等分别致辞。
陈旭在致辞时简单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基本情况,她指出,经过50余年发展,摩擦学已形成成熟的理论架构与完善的产业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外学者,为人类科学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摩擦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学校相关学科建设发挥了支撑作用。陈旭表示,本次国际摩擦学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摩擦学专家齐聚一堂,碰撞思想火花,这是摩擦学领域的一场科学盛宴,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雒建斌院士谈及了摩擦学的发展。从人类历史来看,钻木取火使人类走向了文明,车轮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到后来,与摩擦学密切相关的轴承的发明催生出现代工业文明。如今,摩擦学正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从航空航天到交通运输、桥梁工程,再到海洋深潜、地球深部探测,世界上几乎所有超级工程的背后都有摩擦学的贡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纳米摩擦学(Nano-tribology)、生物摩擦学(bio-tribology)、绿色润滑(Green lubrication)、智能润滑(Smart lubrication)和超滑(superlubricity)的出现,为摩擦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开幕式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的刘维民院士和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的雅各布·克莱因(Jacob Klein)教授分别以“空间科学中的摩擦”和“生物学润滑”为题,进行大会报告。此后,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阿里·埃尔代米尔(Ali Erdemir)教授、清华大学孟永钢教授等6位摩擦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相继围绕涂层、多物理场界面、摩擦学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会报告。
本次大会为期5天,旨在总结近期摩擦学各个方向的研究成果,探讨摩擦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增强摩擦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同工业界之间的联系。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的2022名摩擦学工作者注册参会,其中中国籍摩擦学工作者1186人,外籍摩擦学工作者836人,包括国际摩擦学领域顶级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和企业界专家学者,以及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
大会共收到投稿1398篇,按摩擦学不同研究方向设立九个相关主题会场,分别为:摩擦科学(Science of Tribology),磨损及表面工程(Wear & Surface Engineering),润滑及润滑剂(Lubrication and Lubricants),生物及仿生摩擦学(Biotribology and Biomimetics),工业摩擦学(Tribology in Manufacturing),引擎及传动摩擦学(Engine and Transmissi- on Tribology),工业摩擦系统(Industrial Tribo-systems),摩擦检测及监控(Tribotest and Monitoring)以及青年摩擦学者论坛(Forum of Young Tribologists)。在各分会场,中外学者通过主旨报告、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就9个主题围绕摩擦学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进行学术研讨与交流。
会议期间举办围绕摩擦学的科技展。共邀请38家中外展商参展,包含中方展商30家,外方展商8家,其中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热能工程系等10家单位作为公益展商参展。展览期间,承办方还组织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参观了此次公益展。
摩擦学是一门研究摩擦、磨损和润滑的科学,在机械、能源、电子等领域具有核心地位。研究发现,每年全世界约30%的一次能源因为摩擦被消耗,约60%的机器零部件因为摩损而失效,约50%的机械装备恶性事故起源于润滑失效和过度磨损。而摩擦学的不断进步,正在创造出一个更加高效、安全、绿色的地球家园。
世界摩擦学大会始于1997年,每四年一届,前五届分别在英国(伦敦)、奥地利(维也纳)、美国(华盛顿)、日本(京都)和意大利(都灵)举办。中国能够在与美国、瑞典及南非等国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此次大会的主办权,得益于近年来国家科技实力的快速发展。自2013年起,在摩擦学领域,中国摩擦学的SCI论文数已经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三位的2倍多。中国在摩擦学领域诸如超滑、苛刻工况摩擦学、生物与仿生摩擦学等方向的研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