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祝贺我会联办的科普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普活动

          12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0年全国科普日有关组织单位和活动予以表扬的通知》(科协办函普字【2020】158号),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南京工程学会和江苏省学会服务中心联办的“2020年全国科普日暨第一届‘天印筑梦·科普智行’”活动,被评为优秀科普活动。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 页 >新闻资讯>

    1000000台,潍柴的“特殊使命”

    时间:2021/1/4 21:02:06    浏览次数:2643    字体:   

    如果说风筝让世人领略了潍坊的宁静之美,那么,潍柴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澎湃动力。


    12月28日,“千亿”巨头潍柴在其总部山东潍坊举行年产销突破100万台发动机发布仪式。


    100万台不仅创造了内燃机行业销量奇迹,也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这是潍柴不断攀登世界制造新高地的奋斗果实。


    “100万台”也许仅是潍柴的起点,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潍柴们”让中国制造变得硬气起来。


    偶然or必然:100万台背后的“千亿巨头”


    在这100万台中,最引入瞩目的是“潍柴系”这些年打造的商用车和工程机械黄金产业链——几乎每销售三辆重卡就有一辆搭载了潍柴发动机,百万销量中,潍柴重卡动力贡献了“半壁江山”。


    潍柴N平台产品的全面爆发则使其轻型车动力业绩翻倍。


    据了解,轻型车动力产品2020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同比增长134%,跑赢行业29%的平均增幅,从第六名跳至第二名,2021年将挑战行业第一。


    100万台成绩单背后是潍柴在产品研发、管理创新和营销服务等领域艰苦付出的结果。


    以研发为例,潍柴连续10年累计投入300亿元用于发动机技术研发,并牢牢掌握了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工程机械液压动力总成、大型农业装备CVT动力总成、大型矿车动力、新能源动力等核心技术。


    在外资品牌纷纷竞逐的热效率这一世界性难题上,潍柴率先突围,发布了“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被称为不亚于“人类第一次百米跑入10秒”的突破。


    这一突破引发全球内燃机行业的高度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说,潍柴是我国最大的柴油机研发和生产企业,长期以来坚持技术创新,首台热效率达到50%的产品化柴油机,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内燃机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


    事实上,闯入内燃机“无人区”的潍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由于盲目扩张等多种原因,开始出现行业性发展困难,潍柴也陷入了“差点倒闭关门”的困境。


    此时,年仅37岁的谭旭光被推到了厂长“宝座”——看似风光,实则压力山大,因为他面对的“摊子”是:账上只有6万元,各种债务却高达3个亿,负债率高达98%。


    在困境中,这位“年轻的干部”越战越勇。20多年来,谭旭光对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带领团队坚持“约法三章”,以“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心无旁骛专攻发动机主业,经过不懈奋斗,潍柴成长为销售收入增长52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33%的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


    功不可没的农装动力


    从细分领域看,这100万台中,异军突起的农业装备动力板块引人注目。


    潍柴方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潍柴农业装备动力销量超过7万台,是2015年刚进入农业装备动力领域时的近20倍。


    “潍柴在大马力配套动力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潍柴农业装备动力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2020年,潍柴在大型拖拉机动力领域同比增长46%,其中潍柴大马力产品(130ph及以上)占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玉米收获机、小麦收获机、青贮机械等领域也都保持着较快增长。


    业内专家分析,随着农机市场“后补贴时代”的到来,农机产品大马力、智能化等升级趋势明显。低端、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将退出市场,高端农机需要大功率、强劲可靠、环保清洁的动力系统以及灵活高效的液压系统来支撑,而这正是潍柴的强项。


    农业装备动力总成是潍柴倾力打造的集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液压泵、马达等核心零部件为一体的组合式产品,将使发动机的性能得以充分体现,同时降低油耗和噪音。而应用在拖拉机、收割机上的N平台发动机则是潍柴最先进的动力平台之一,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油耗更低,可靠性更高。


    2021年,潍柴农业装备动力目标销量10万台,将在进一步提升传统产品性能、降低故障率、拓展服务网络等多方面发力,并全面拓展农业装备领域,最终实现农业装备动力配套的全领域、全覆盖。


    潍柴的“特殊使命”


    100万台背后折射出山东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信心。


    根据《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到2022年,山东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万亿元,培育5家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企业集团、30家以上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百亿级企业、100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


    在山东的这盘棋中,潍柴集团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之一。谭旭光曾在内部文件中提出目标——“潍柴系”100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要在2025年前实现,完成发动机“双百万”战略目标,即道路发动机销量100万台,非道路发动机销量100万台;整车整机100万辆。


    研究机构分析认为,结合目前的情况,潍柴集团2019年收入突破2600亿元,2020年达到2900亿元左右,以年复合增长率10%来进行保守计算,2025年可以达到4700亿元的收入。


    而随着人民币进入升值周期,同时潍柴并购业务的协同效应也将逐渐提升,年增长率正常情况下应大概率高于10%,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并非天方夜谭。


    潍柴的装备制造之路刚刚开始,这条路注定因为上下求索、开疆拓土而变得精彩纷呈!